沈建雄教授團隊在在國際骨科領域排名第一的《JBJS》雜志上發表論著“伴有脊髓縱裂畸形的先天性脊柱側凸的外科治療”。
翁習生教授當選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副會長。
北京市骨骼畸形遺傳學重點實驗室在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掛牌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骨科醫學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翁習生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翁習生教授擔任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
翁習生教授等的“北京地區血友病綜合診治和管理協作體系的建立及相關應用研究”榮獲中華科技進步三等獎。
邱貴興院士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論著,在先天性脊柱側凸的病因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開創性進展。
金今教授團隊在國際骨科領域排名第一的《JBJS》雜志上發表論著“長骨中腫瘤誘導骨軟化的外科治療” 。
成為衛生部重點學科。
第一屆中國脊柱醫學會(SRS)國際學術會議由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承辦召開
骨科通過國家臨床藥理基地檢查。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召開常務編委會,主編邱貴興教授,編輯部主任翁習生教授。
中國骨質疏松防治公益行動專家委員會成立,邱貴興教授任主任委員。
成為教育部重點學科。國際脊柱畸形形研究組中國組成立,邱貴興教授任組長。
邱貴興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貴興教授等人的《協和醫生答疑叢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屆COA學術大會在北京舉辦。邱貴興教授作為大會主席主持大會。
葉啟彬教授等的《中華通用脊柱內固定裝置的研制、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獲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
邱貴興教授等人的《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及臨床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邱貴興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第23屆常務理事。
邱貴興教授連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邱貴興教授等人的《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及臨床應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中歐骨科學術交流委員會成立,邱貴興任中方主席。“北京協和醫院-善特普關節外科中心”成立。
邱貴興教授當選為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協和醫院脊柱外科中心正式成立。北京協和醫院首屆國際脊柱外科研修班在京舉行。
“Steffee在臨床的應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我院舉辦首次了BSB中美關節外科學術研討會。
邱貴興教授擔任骨科主任。
李世英教授擔任骨科主任。
吳之康教授等人的“脊柱側凸癥的臨床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吳之康教授倡議并建立中華骨科學會脊柱外科學組,擔任第一、二屆組長。
吳之康教授擔任骨科主任。
王桂生提出并應用帶肌蒂骨瓣植骨治療骶髂關節結核。同年,用氮芥灌注治療惡性骨腫瘤,提高了三年以上生存率。
王桂生教授在我國首先成功地應用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
王桂生教授擔任骨科主任。
孟繼懋擔任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這是首位中國人出任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一職。
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成立了骨科專科,標志著骨科在中國開始成為外科中的獨立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