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成立于1958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檢驗學系所在地。現科下設微生物專業組、生化與免疫專業組、基礎檢驗與細胞學、內分泌專業組、分子生物學專業組、西院綜合組6個專業組。國內率先設立檢驗門診,平均每天接診超過40人次;積極參與臨床查房,共計百余次。按照“準確、快捷、熱情”的質量方針,根據CNAS-CL02:2012《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ISO15189: 2012, IDT)及CAP的技術要求建立并運行質量管理體系,于2008年通過國家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評審并獲得ISO15189認可證書;于2014年通過美國臨床病理家學會(CAP)的實驗室認可;近十余年來承擔了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衛生部公益行業基金,世界衛生組織等多項科研項目;同時承擔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博士研究生、8年制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學院檢驗專業的教學工作及全國檢驗專業住院醫師、實習生和進修生的培訓工作。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位于北京協和醫院東西兩院,東院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1號(郵政編碼 100730)北京協和醫院新門診樓7層A區(微生物區)和新門診樓6層A區 (急診區、生化免疫區、臨檢及細胞學區、內分泌區、分子生物學區)、新門診樓5層B區 (STD檢查和皮膚真菌檢查)、新門診樓2層B區 (臨檢尿便及精液檢測區)、國際醫療部1段2層 (外賓化驗室)。西院檢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大木倉胡同41號(郵政編碼 100032)門診樓4層(生免室、臨檢室、微生物室、門診化驗室、急診化驗室)。 檢驗科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主任助理1名,下設微生物專業組、生化與免疫專業組、內分泌專業組、基礎檢驗與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專業組、西院綜合組6個專業組,每組設組長1名,副組長1-2名。檢驗科6大專業組共轄16個實驗室,35個子專業領域,專業配置合理,能夠滿足大型綜合醫院臨床工作需求。
檢驗科目前擁有大型儀器設備135臺,其中包括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細菌培養儀、自動鑒定儀,大型生化自動分析儀,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多參數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
全科開展檢驗驗項目300余項,各專業的實驗方法學8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微免實驗室細菌室在院內感染監測及其耐藥機制研究,疑難菌鑒定和感染疾病診斷等方面全國領先;血清病毒室在國內較早建立衣原體感染診斷、獲得SARS毒株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生免室在北京市獨家開展血紅蛋白電泳。
人員情況
檢驗科現有在職職工107人(64%),合同制員工47人(28%),退休返聘人員13人(8%)。
在職職工學歷構成:博士8人、碩士26人、本科40人、大專30人、中專人3人;職稱構成:正高6人、副高13人、中級60人、初級28人。相關技術工作人員均具有檢驗相關專業背景及相應的檢驗專業職稱,各崗位均經過嚴格的外部或內部上崗培訓及考試,崗位授權明確,職責清晰。共 34人擁有“全國大型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崗證”, 17人擁有“衛生部臨床基因擴增檢驗上崗證”,5人擁有 “北京市HIV抗體初篩檢測上崗證”。各管理崗位職責明確,分工清楚,對日常管理工作鼓勵員工全員參與,目前各類兼職管理員占正式員工的30%以上。
質量管理體系及實驗室認可
檢驗科的質量管理體系于2007年5月開始運行,范圍覆蓋檢驗科固定場所進行的所有檢驗工作。檢驗科按照“準確、快捷、熱情”的質量方針,根據CNAS-CL02:2006《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ISO/IEC15189:2007)的要素并參考CAP的部分技術要求,建立并運行質量管理體系,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方便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快捷的檢驗報告;不斷進行實驗方法學研究及經濟學評估,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較為經濟的檢驗方法,以減少醫療成本;加強與臨床的交流與溝通,熱情為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檢驗咨詢服務。
檢驗科于2008年4月通過國家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評審,并于同年6月獲得ISO15189認可證書,證書共覆蓋246個檢測項目,2009年6月通過了監督評審。整個質量體系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為了保證全部的檢測活動能夠滿足質量要求,檢驗科嚴密監控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檢測過程的質量。分析前階段:為保證標本的正確采集和運輸,嚴格控制從患者準備、樣本采集、標本保存及運輸的各實驗前環節,檢驗科設計、印刷《檢驗科標本采集、運輸指南》分發各臨床科室和門診部,并多次組織護士和外勤人員培訓相關知識,促進醫護人員能力的提高;同時編制《檢驗科標本采集、運輸指南》(患者版),指導患者正確留取并送檢尿、便、痰等標本。檢驗科各專業組建立明確的標本接收、拒收標準,嚴格控制標本質量,不合格標本及時反饋臨床。分析中階段:建立完善的檢驗方法性能評價程序和室內質量控制、室間質量評價程序,參加美國病理學家學院(CAP)能力驗證(PT)、北京市臨檢中心、衛生部臨檢中心(CNCCL)、英國國際室間質評計劃(IEQAS)以及香港瑪麗醫院等組織的實驗室比對以評估和監測檢測系統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分析后階段:規范檢驗報告的形式、審核和修改流程,在科學評估不同檢測項目穩定性的基礎上,建立《檢驗樣品管理程序》,嚴格控制樣本的儲存條件和時間。
教學及科研情況
近十余年來檢驗科承擔了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衛生部公益行業基金,世界衛生組織等多項科研項目。培養各級各類實習生、進修生,碩士生數百名。
教學工作:
檢驗科承擔著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8年制“診斷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檢驗專業的教學及全國檢驗專業住院醫師、實習醫生和進修醫生的培訓工作。
1.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目前,檢驗科具有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招收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的研究生。
2.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8年制“診斷學”實驗課程:平均40學時/年。
3.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檢驗專業的教學課程: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基礎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臨床微生物檢驗和專業英語共七門功課,平均286學時/年。
4. 住院醫師培訓:2006年北京協和醫院醫院檢驗科開始面向社會,招收住院醫師培訓。
科研工作:十余年來檢驗科承擔了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衛生部公益行業基金,世界衛生組織等多項科研項目,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獎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一項、北京市科技獎一項,主要參與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一項,部級獎三項、院校級科研成果獎九項、通過部級鑒定的四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超過900篇,編著學術著作20余本。尤其細菌耐藥和耐藥監測方面的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