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菜网站注册大全

Menu
科室簡介 更多內容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歷史悠久,是我國心血管病學科發展的搖籃。1921年6月北京協和醫院使用弦線式心電圖機記錄了中國第一例心電圖,1931年北京協和醫院董承瑯醫師等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心臟病科,包括心臟病專科門診和心臟臨床生理實驗室。抗日戰爭后,1948年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心臟病專業組重新組建,將老式弦線式心電圖機升級改造為國內首臺12導聯心電圖機,并在全國推廣應用,極...
就診指南
科室歷史

被衛生部批準為首批掛牌的“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

2009
2005

在原有導管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現代化導管室。

心臟病專業組改稱心內科,建成獨立導管室,促進了冠心病介入治療以及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技術的發展。

1995
1992

逐漸開展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同時開展經食道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內超聲以及胎兒超聲心動圖等項目。

率先在國內開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射頻消融治療,使協和成為當時國內少有能夠徹底治愈該病的醫院。

1991
1980

心臟病專業組發展迅速,心內電生理檢查、心臟起搏器、超聲心動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以及冠脈造影、經皮冠狀動脈內成形術逐漸開展。

心臟病專業組從心腎專業組獨立出來。

1978
1970

心腎專業組開展冠心病臨床研究,建立了冠心病監護病房;開展了心律失常、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研究。

方圻自阜外心血管醫院調回,金蘭從上海調回,公共組建內科心腎專業組,方圻任專業組負責人。

1958
1955

國內率先開展血流動力學研究,將心臟導管檢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診斷,隨后應用到風濕性瓣膜病和縮窄性心包炎診斷。

黃宛從國外歸來,加上一名技術員,形成了心臟病專業組。開展了單極心電圖檢查并在全國推廣應用,提高了國內利用心電圖診斷心臟疾病水平。

1951
1948

方圻從天津中央醫院來到 北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