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團隊參加“中國-老撾眼科光明行”活動
眼科派遣援助毛里塔尼亞光明行醫療隊,首次在非洲建立眼科合作中心
眼科派遣援助埃塞俄比亞光明行醫療隊,得到李克強總理的高度贊揚
眼科獲得衛生部國家重點臨床專科項目基金
張承芬教授擔任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眼科卷主編,董方田教授為執行主編; 張承芬教授主編出版《眼底病學》再版
眼科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同年成為北京市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趙家良教授擔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會長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視光學中心和眼底病中心成立
首屆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住院醫師日舉辦; 郵電醫院眼科正式成為協和醫院眼科西院區,眼科床位數擴大到55張,開辟眼科的第二醫療市場
趙家良教授擔任中華眼科學會主任委員兼中華眼科雜志主編
張承芬教授主編出版《眼底病學》專著
國內第一家準分子激光中心(協和-森美激光中心)在北京協和醫院成立
北京協和醫院眼庫成立,并同期開始接受社會各界角膜捐贈,龐國祥教授主持眼庫和角膜專業組工作
董方田教授在我院首先開展玻璃體切除手術
衛生部批準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眼科中心,與協和醫院眼科融為一體開展醫療、教學、科研工作
胡天圣教授組建了葡萄膜炎專業組,并擔任組長
眼肌屈光專業組正式成立,劉玉華教授任組長
毛文書教授開展眼科遺傳學工作;陳耀真教授等開展電生理工作及實驗室工作
胡錚教授建立眼科青光眼專業組,并擔任組長
勞遠琇教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視野學專業組,為我國神經視野學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協和眼科門診設立專科門診,有眼底病、視野、眼肌、驗光等,同年眼科有了8樓 1病房
50年代,羅宗賢教授主持眼底病工作,此后張承芬教授擔任組長,繼續承擔該學科的發展
50年代,羅宗賢教授開展沙眼防盲的工作,此后胡錚教授、胡天圣教授、趙家良教授等繼續從事青光眼、白內障等防盲工作
勞遠琇教授沖破重重阻力從美國回國,協和眼科有了第一位全職眼科醫生
協和眼科恢復,但條件簡陋,羅宗賢教授一人負責日常工作和院內會診工作
林文秉教授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專攻眼科病理學,1927年回國后,在協和醫院開展眼科病理學工作,開創了中國眼科病理學的先河
Ernst Fuchs 和 Adalbert Fuchs 父子先后來協和醫學院眼科擔任客座教授
眼科與耳鼻喉科分離,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眼科專科,Harvey Howard、李清茂教授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