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菜网站注册大全

Menu
科室介紹 更多內容
  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是集藥學服務、科研、教學和管理為一體的平臺科室,負責藥品的供應、調劑、合理用藥及信息咨詢等工作。目前共有員工115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2.8%,含博士3人,碩士20人。多年以來,藥劑科不斷探索,傳承精進,為保障臨床合理用藥砥礪前行。   匠心傳承:領略老一輩協和藥師的精益求精   在藥品短缺的50年代,藥劑科在院內制劑開發和工藝改進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室指南

藥品零差率平穩過度。復旦排行榜2016年度(全國)最佳專科“臨床藥學”排行榜第4名。

2017
2016

復旦排行榜2015年度(全國)最佳專科“臨床藥學”排行榜第8名。同年恢復知名制劑品種,開展實時抗菌藥物管理項目(ASP)。

參加中組部“組團式”援藏項目,藥師赴藏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

2015
2014

智能藥柜(ADC柜)在部分病房投入使用,藥片自動核對機(MDM)用于病房藥房。

獲得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藥學國家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同年靜脈配液中心啟用。

2013
2012

新門診樓啟用,國內率先在門診藥房全部配備整合發藥機,極大地縮短了患者取藥等候時間;同時建立門診藥師咨詢室。

單劑量包藥機在病房藥房上線。

2011
2010

藥師作為老年綜合門診團隊成員之一參與醫囑重整,提供臨床藥學服務。

建立毒麻精一藥品紅外射頻識別(RFID)可追蹤系統;與美國Samford大學藥學院合作啟動中美臨床藥學實踐交換生培訓項目。2010年正式成為Samford大學的藥學實踐基地。

2009
2008

藥房物流信息管理系統(PIS)上線,實現全院藥品實數、批號、效期管理。

醫院先后投入200余萬元人民幣改造制劑室,由經驗管理向科學、規范化管理發展;同年獲批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藥師培訓基地以及北京市住院藥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2006
1999

派出第一位臨床藥學的訪問學者赴美學習。

碳酸鈣片的研制獲得國家級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

1998
1997

李大魁的“膜法制取注射用水的開發應用研究”獲得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進步獎,并應用于制劑室的水處理。

李大魁牽頭從藥劑學角度對不同品牌不同廠家的上市藥品進行質量評價,完成20余項課題的研究。

1996
1986

運用HPLC方法進行臨床藥物動力學/藥效學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研究。

經過三十多年多項醫院制劑學研究,曾為臨床配制達500種制劑,并出版了《首都醫院制劑匯編》。

1985
1984

陳蘭英承辦衛生部“第一屆全國臨床藥學學習班”,連續辦班五期,每期邀請4~5位美國專家授課,開創本領域國際合作先河。

國內首家成立“藥事委員會”,采用專家論證方式遴選藥品;建立血藥濃度監測,國內最早一批引進藥物濃度監測儀,先后開展了環孢素、慶大霉素、地高辛、甲氨蝶呤等血藥濃度測定,為臨床調整用藥劑量提出建議。

1983
1980

國內率先建立藥學資料室,編寫藥訊、提供藥學信息咨詢;使用權威藥學數據庫MICROMEDEX,擁有百余種國際權威藥學參考書和教材。

陳蘭英招收藥劑科第一個研究生,成立實驗室,進行藥學相關研究。

1979
1974

受周總理和衛生部派遣,張繼春任中央醫療隊隊長赴西藏阿里地區巡回醫療。

協和復院,藥劑科有工作人員12名,設有門診藥房、病房藥房、急診藥房、制劑室和壓片室。設備有雙蒸餾水機一臺,供注射用水及全院各科用水;單蒸餾水機一臺,供門診調劑及普通制劑用水。

1948
1921

英國藥學會會員John Cameron出任協和醫院藥房主管,并出版了北京協和醫院第一版處方集,也是中國醫院藥房第一版處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