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中醫辦公室成立于1955年,1961年正式命名中醫科,當時由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史濟招教授擔任科室負責人。曾聘請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陳慎吾、錢淇光、李重仁等為顧問。1979年聘請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醫祝諶予作為中醫科主任。幾十年來全科以中西醫結合為學科建設和發展的主要方向,開展醫教研工作,培養了大批的中西醫結合的骨干人才。2001年,2010年及2012年被評為北京協和醫院先進集體。200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綜合性醫院示范中醫科。2005年被批準為“十一·五”期間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特色診療中心。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糖尿病專病建設單位。2007年被評為全國綜合性醫院中醫藥示范單位。2009年獲國家中醫內分泌(糖尿病)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2011年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內分泌)建設項目單位。2012年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015年順利通過全國綜合性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復審。
中醫科歷屆科主任都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學科帶頭人都能夠站在學科的前沿。史濟招教授、祝諶予教授、張育軒教授、郭賽珊教授等前任主任,他們為了中醫科發展和學科建設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史濟招教授是中醫科第一任主任(1961~1979年),是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獲中國中西醫結合三十年貢獻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祝諶予教授是中醫科第二任主任(1979~1985年),是全國第一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和協和名醫,獲政府特殊津貼。他提出的糖尿病血瘀證學術思想及活血化瘀治療糖尿病的方法獨樹一幟,引領中醫、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科發展的方向。張育軒教授是中醫科第三任主任(1985~1989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三十年貢獻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錢自奮教授曾任中醫科第一副主任(1989年~1991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分會活血化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郭賽珊教授為中醫科第四任主任(1991~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為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和中央保健會診專家,2017年評為“全國名中醫”,曾獲中國中西醫結合三十年貢獻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及北京協和醫院突出貢獻獎,曾任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科主任梁曉春教授(2002年~至今)是祝諶予教授的研究生,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杰出女中醫師、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北京市首屆群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首都健康衛士及北京協和醫院科研先進個人一等獎等榮譽。目前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代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 “十病十方”科研項目糖尿病領銜專家等學術職務。任《環球中醫藥》副主編、《中國臨床醫生雜志》副主編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全科醫師雜志》等十多本雜志的編委。
科室現有醫護人員42人。教授5名,副教授8名、主治醫師11名、住院醫師7名、護理人員11名。現有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9名。
醫療
1978年以來中醫科設有肝病、糖尿病、男性性功能障礙、冠心病、高脂血癥、乳腺增生、風濕免疫病及腫瘤專業組。曾經有肝炎6號、益氣生津活血膠囊、筋脈通、仙貞片、寧脂膠囊、優育沖劑、軟堅沖劑、活血片等20余種有效的院內制劑。但由于醫保等原因,目前主要以中草藥湯劑為主。
中醫科日門診量達600人次,年門診量約16萬人次以上。約50%為外地疑難病癥患者。針灸年門診及治療量18000人次左右,采用多種針法、火罐、穴位貼敷等方法治療內、外、骨、婦、神經、兒、皮膚、耳鼻喉等科的相關病證。科室還承擔全院各病房的中醫和針灸會診,年會診2000人次以上。病房床位20張,以收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病人為主,兼顧其它適合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及腫瘤等,年收治500人次左右。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和全科大查房制度,以確保醫療質量。嚴格按照中西醫結合模式書寫病歷,病歷合格率為100%,在協和醫院名列前茅,多次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北京協和醫院病歷評比中獲獎。護理病歷也曾獲得北京協和醫院一等獎。病人對醫生和護士的滿意度調查均在95%以上。從未發生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
糖尿病專業組
1975年祝諶予教授牽頭組成糖尿病專業組,由郭賽珊教授擔任第一任糖尿病組負責人。糖尿病專業組在國內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專業組有教授4名、副教授3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3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7名;具有博士學位者9名、碩士學位者2名。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理事各1名,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1名,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委員會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1名,北京中醫藥學會的專業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委員3名,國家級雜志任副主編2名、編委6名。
在學科帶頭人梁曉春教授帶領下,近年來糖尿病專業組主要從事中醫中藥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研究,尤其是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方面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曾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華夏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及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共13項。2005年成為“十一·五”期間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特色診療中心。2007年被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糖尿病專病建設單位。2009年獲國家中醫內分泌(糖尿病)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2011年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內分泌)建設項目單位。
肝病專業組
1962年由著名中西醫結合肝病專家史濟招、張育軒牽頭成立中醫科肝病專業組,設立中醫肝炎門診。目前專業組具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其中碩士導師1名。截至2011年,專業組每年診治患者3000余人次。四十余年來,專業組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肝病和相關疾病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共發表論文60余篇,曾多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并進行交流。《聯苯雙酯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曾獲衛生部1981年甲級科技成果獎,國家科委1983年三等發明獎,35屆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尤里卡發明金質獎;所研制的肝炎6號、肝炎8號、菟仙片、活血片等,在治療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等均起到一定療效。其中肝炎6號(現改名為五味養肝丸)用于保肝降酶,活血片用于抗肝纖維化,已經證實有肯定療效,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風濕病專業組
自二十世紀90年代初,董振華教授即開始對干燥綜合征進行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以后逐步擴大到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病種,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2003年董振華教授牽頭正式成立風濕病專業組。專業組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治醫師1名,其中碩士生導師1名。董振華教授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和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此外另有學會理事2名、青年委員1名。專業組自成立以來,運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了大量的風濕病患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目前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1項、北京市首發基金課題1項。發表論文33篇,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有2篇論文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學術會議的優秀論文一等獎。
腫瘤輔助治療專業組
中醫中藥已成為與手術、放療、化療并存的第四種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手段。中醫科于2008年成立腫瘤輔助治療門診。制定了肺癌、胃癌及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方案。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針對惡性腫瘤的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的治療。腫瘤切除后采用益氣養血,補腎固本以恢復元氣;放化療期間注重健脾益胃,以減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放化療休療期間予以扶正解毒、消癥抗癌,以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腫瘤晚期采取培補正氣,化瘀鎮痛,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及實驗證實中藥在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較好的作用。
教學
承擔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護理學院的《中醫學》教學工作;并承擔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生的實習任務、進修生和外國留學生的中醫臨床教學任務、中西醫結合博士、碩士研究生和“西部之光”等的培養任務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師承工作。2009年《中醫學》課程被評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精品課程。
現已畢業博士生25名、碩士生37名。目前在讀博士生8名、在讀碩士生4名。研究生在校期間90%以上被評為優秀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1人。培養師承人員13名。每年接受進修生2-3名;北京中醫藥大學實習生10-17名;外國留學生參觀學習10-12名。1997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員會教學成果二等獎。1999年獲北京協和醫院優秀教學先進集體獎。 2009年《中醫學》課程被評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精品課程。2012年獲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研
中醫科一貫重視科研工作。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行業基金項目子課題、“十一五”國家計劃支撐項目、科技部、衛生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醫學科研發展基金、北京協和醫院科研基金等課題50余項;承擔教育教學改革課題4項。近3年來完成和在研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自然科學基金、北京首都發展基金等課題20余項。獲得衛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及世界傳統醫學成果等多種獎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獲優秀論文20篇,主編與參加編寫的書籍50多部。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科室成員中20余人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學術團體擔任常務理事、理事、副主委、常務委員、委員及國家級雜志擔任編委。
展望
在院校的領導和支持下,中醫科將繼續以中西醫結合為學科建設和發展的主要方向,弘揚“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傳承“勤求古訓,融匯新知,誠于品德,精于專業”的科室文化,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做到“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積極培養人才,做好梯隊建設,加強對外交流,把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建設成為全國綜合性醫院的一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