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菜网站注册大全

Menu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黎明教授團隊建立起我國兒童肥胖精準管理新模式
時間:2023.03.14 點擊數: 字體: 發布來源:本站原創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黎明教授團隊項目“兒童青少年肥胖不同代謝類型的精準識別和預警新體系的建立及應用”榮獲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五年來,項目團隊建立了國際珍稀的兒童肥胖代謝異常隊列,首次在中國肥胖兒童中開展不同代謝類型的精準識別和預警研究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參與國內外指南共識制定,積極探索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為推動中國兒童肥胖的精準管理新模式作出了積極貢獻。

from clipboard

肥胖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逐步改善,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全國學齡兒童超重肥胖率接近20%、人數高達3500萬,增長迅猛。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中,以2002~2017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相關文件目標要求,提出了2020~2030年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的總體目標。

兒童肥胖具有很高的代謝異質性,并非所有的肥胖兒童均發展成為代謝疾病,約三分之一的肥胖者不伴有胰島素抵抗、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謝異常,即代謝健康型肥胖(MHO),其遠期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遠小于代謝異常的“非健康型”肥胖(MUO)。另一部分體重正常者,卻有肥胖常見的糖脂代謝紊亂,即正常體重的“代謝性”肥胖。因此,兒童肥胖的管理不能單純依據體重、腰圍采取“一刀切”模式。

肥胖不同代謝類型新概念的提出,為兒童肥胖的早期精準防控研究指明了新方向,在兼顧生長發育的同時,如何精準識別具有心血管代謝高風險的人群,根據代謝特點對肥胖進行新的分型和干預,發展針對性的早期防控關鍵支撐技術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然而,我國尚缺乏基于代謝特點的兒童肥胖分型和管理的研究證據,更缺少相關標準和指南。

from clipboard

▲黎明教授(中)參加終止兒童肥胖(中國)行動科學知識普及與健康教育公益活動并進行宣講



十五年來,項目團隊在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重點項目等基金連續支持下,建立了國際珍稀的兒童肥胖代謝異常隊列,即“北京兒童青少年代謝綜合征大型前瞻性隊列-BCAMS”,通過十年深度隨訪,從環境因素、遺傳因素、血漿蛋白因子、代謝組到臨床表型組,首次在中國肥胖兒童中開展不同代謝類型的精準識別和預警研究,建立基于代謝特點的兒童青少年肥胖預警、分型等一系列新指標體系;形成標志物診斷試劑專利及市場化轉化;在國際權威期刊和學術會議展示BCAMS系列研究成果,參與國際專家共識制定;制定發布和推廣第一版《中國兒童代謝健康型肥胖的定義和篩查專家共識》以及《中國兒童肥胖評估、治療和預防指南》,多次受到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并在人民網等權威媒體支持下發起“終止兒童肥胖”中國行動,廣泛開展應用推廣。這些工作為推動中國兒童肥胖的精準管理新模式作出了積極貢獻,部分為國際領先,部分填補了國內空白,社會效益顯著。

from clipboard

▲團隊研究成果參加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舉辦的“首都轉化醫學創新大賽決賽”并獲獎



“兒童青少年肥胖不同代謝類型的精準識別和預警新體系的建立及應用”項目主要完成人:黎明、高珊、程紅、米杰、王永慧、肖新華、韓蘭穩、徐璐、陰津華、李路嬌等



文字/嚴曉博

編輯/嚴曉博 陳恔